朱宁
工商管理系专职辅导员
入职时间:2022年8月
成果:2023年年度先进辅导员。
所带课程:劳动教育、实训实习指导。
个人格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做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知心朋友。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工商管理系的辅导员朱宁。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参加本次专题研修班的学习体会,希望能与诸位同侪互相交流、共同成长。作为一名入职近三年的辅导员,我深知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导人向善。此次研修班内容涵盖学院发展规划布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应急管理能力等多个维度,多位名师与教授举行了细致且丰富的讲座,可谓是干货满满,让我对辅导员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下面我将结合培训内容,谈谈我的收获与感悟。
一、文化育人:以传统为根,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曲阜作为东方文化圣城,涌现出以孔子、鲁班为代表的圣贤大儒,我院扎根于孔孟之乡,必须汲取先贤的伟大思想。开班典礼上,王万民院长的精彩致辞让我感受到学院特殊的文化背景、学院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学院对高质量发展的迫切希望。许可院长在“扎根东方文化圣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鲁班大学”的讲座中提出了我院应深刻认识、把握、利用曲阜的地理文化优势,走出一条富有远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李文文博士对孔子儒学与中华文化“两创”的解读,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并非静态的遗产,而是需要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活水源头。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文化育人、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引入日常的学生思政工作中。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我发现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不熟悉、没兴趣,却对网络热梗如数家珍。这给思政工作敲响了警钟——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更要培养有文化底蕴的“大国工匠”。
鉴于此,在班级管理中,我尝试将儒家“仁爱”思想融入日常教育,比如借力学院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鼓励学生不仅常读《论语》,更要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在晚自习时间播放传统文化经典节目;带领学生参加祭孔大典的志愿服务工作等。当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结合时,不仅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更能激发他们对家国责任的担当。
在三孔的实地研学中,我学习到儒家文化中的“仁”,核心是关爱他人,延伸到国家层面,就是热爱祖国、心系天下苍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激励着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在教育中融入儒家文化,通过经典诵读、主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领悟其中精髓,从内心深处激发对国家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使其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心怀家国的新时代青年,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二、师德锤炼:以“四有”为尺,践行育人初心使命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四有”好老师标准如明亮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践行育人的初心与使命。刘佳教授提出的:“职业院校教师的价值重构,在于以’四有’标准为引领,为产业育匠才,为时代铸师魂。”新时代下的“四有”教师标尺,成为衡量自身素质和校正职业方向的好工具。时荣荣教授则通过“破茧成蝶”的成长故事,让我明白师德师风不仅是职业规范,更是一场自我修炼的终身课题。
理想信念是教育的基石。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有自身信念坚定,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情操是为师之根本。我们必须以身作则,用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影响学生。诚实守信、正直善良、敬业奉献,这些美德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助力他们塑造健全人格。扎实学识是教育的底气。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我们要持续学习,拓宽知识边界,精通专业知识,熟悉教育理论,掌握先进教学方法,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仁爱之心是教育的温度。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理解他们的困惑与需求。用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鼓励点燃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以“四有”为尺,不断锤炼师德,我们定能在育人路上坚守初心,培育出更多栋梁之材。
三、红色传承:以旗帜为引,投身意识形态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今天,我们早已远离战火纷飞的险境,长期过着和平生活,最容易患上理想信念缺失的‘软骨病’。在培训中,凡宪兵部长对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深刻的剖析,为我们辅导员队伍敲响了警钟,畅通了思路,提供了抓手,为开展新学期的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重点。学生是思维最活跃、行动最积极,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蒙蔽的群体。他们每天从移动终端接受海量的信息,但绝大数人欠缺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各种社会思潮依附在各种海内外文艺作品中,可能是一部漫威大片,可能是一段短视频,可能是一款游戏,潜移默化里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习惯。
我们应该认识到,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奋战在意识形态斗争的一线。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应该是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主动学习近代史和党史,提高理论水平,在思政工作中做到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才能向学生讲明讲清什么是共产主义,才能真正树立学生入团入党的初心,才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四、心理护航:以学生为本,筑牢成长安全防线
袁延青副教授在“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奠基人”讲座中提到:“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救火’,而是‘防火’。”张冉冉主任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学业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这些内容让我反思:辅导员如何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守门人”?
疫情期间,一名学生曾因家庭变故产生轻生念头,我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异常后,及时联系家长和心理医生,并陪伴学生接受咨询。最终,该生逐渐走出阴霾,还在班级中主动分享抗压经验。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辅导员的敏锐与温情,或许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轨迹。
五、应急实践:以机制为盾,守护校园安全底线
王峰处长在“校园突发事件应对及处置”讲座中强调:“预案的完善程度决定危机的化解速度。”他列举的宿舍火灾、学生冲突等案例,让我意识到应急处理能力是辅导员的“必修课”。
为此,我总结出“三快”原则:快速响应: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快速联动:与安保处、医务室建立应急通讯群,形成处置合力;快速善后:做好舆情引导和心理安抚,避免次生危机。只有平时多演练,才能在危机中保持冷静与专业。
五天的研修学习,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场行动的集结。古代先贤对于“道在哪里”的追问,迸发出了无数璀璨的思想,明确了我身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毕生之道。我深刻认识到:辅导员的角色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引路人、护航者、践行者。新学期,我将从三个方面持续努力:深耕文化育人:开发“传统文化微课”,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强化专业能力:考取心理健康教育等资格证书,提升危机干预水平;创新工作模式: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行为,实现精准化管理。
最后,我想用鲁班文化园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匠心如磐,育人不倦。”让我们以此次研修为起点,共同为远东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