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桂甜
信息工程系团总支书记
入职年月:2021年4月
任教科目:形势与政策
成果:1. 连续两年获得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2. 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评为优秀指导教师3. 曲阜市国防教育先进个人

教育格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需潜移默化,用爱与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我是信息工程系学生管理鲍桂甜,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将本次研修后的所思、所感、所悟,与诸位一同分享。短短数日研修,九位专家老师的精彩讲座,走进三孔,鲁班文化园和中国教师博物馆的现场教学,恰似一场春雨,润泽了我教育的田野,催生诸多关于育人的思索与成长。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此次研修许院长的讲座中扎根东方文化圣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鲁班大学及三孔的现场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根基,更是青年成长的养分。尤其是孔子与《论语》的智慧海洋,仿若与古圣先贤对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教诲如雷贯耳,时刻提醒我在教学及学生管理中要激发学生思考。如上学期系部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及论语诵读研读活动,学生探讨经典语句,在思想碰撞中领悟为人、为学之道。当看到他们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准则争得面红耳赤,又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学会谦逊,我深知传统文化正悄然重塑青年价值观,为其成长注入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底色,让他们在逐梦时心怀敬畏、行有所止。寒假我们组织经典诵读进社区“传习论语志愿行”服务活动,利用寒假时间返家乡面向不同背景的学生和家庭传播《论语》智慧,让传统文化跨越时空,滋养更多青年的心灵。通过研修也有很多灵感启发,如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吟诗,在动手实践中体悟先辈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团圆的珍视,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晦涩文字,而是鲜活的生活印记。这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更在学生心间搭起一座通往民族精神家园的桥梁,让他们在成长中怀揣文化自信,汲取奋进力量。

    踏入鲁班文化园,仿若翻开一部厚重的匠心史诗。园内陈列的精巧榫卯构件、古朴木工器具,静静诉说着鲁班大师“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故事,每一寸纹理都镌刻着专注、执着与创新的工匠精神。漫步期间,我不禁思索,这熠熠生辉的工匠精神,该如何精准融入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助力大家成长成才,为学院发展添砖加瓦呢?无论是汽车电子的精密工艺、集成电路的电路设计,还是软件技术的代码编写,大数据技术的数据集成分析,无一不与工匠精神紧密相连。搭建切磋工匠精神的舞台组织专业技能竞赛;开展校企合作导师进校园,让大家聆听行业前沿匠人故事;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在攻克难题中传承匠心。愿大家在无人机翱翔、汽车飞驰、代码奔腾间,将工匠精神融入血脉,以专业为刃,雕琢未来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我工作的基石。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带领创翼助农志愿服务队和红引擎志愿服务队学生一起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用行动诠释“躬行实践”;以爱为桥,做学生的引路人,袁院长的案例让我动容——春节至,特殊学生难归家,幸有老师与学校各部门伸出援手。对学生关怀备至,让校园满是温情。师者用行动诠释师德,于细微处彰显关爱,使学生虽离家,却在寒冬暖了心窝,尽显教育担当。以责为舵,做团队的凝聚者,作为学生管理教师,我始终牢记“君子和而不同”,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既注重团队协作,也尊重个性表达,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师德不仅是“不越红线”,更是“主动发光”。唯有以德立身、以爱润心,才能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生命。

以心理健康为锚,守护成长航程,学生心理健康,恰似在暗夜里寻得一盏灯。当下,学业压力、社交迷茫、未来焦虑交织成网,困住年轻心灵。直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焦虑、抑郁、迷茫等情绪在校园时有隐现,犹如警钟敲响,本次研修让我深知过往粗放式管理的疏漏。管理学生首在“知”学生,洞察他们内心所想,而非仅关注外在表现。研修中教会我,要用“心”去看,从学生的细微表情、言语变化洞察情绪波澜;以尊重铺就沟通之路,让他们在倾诉中解压,用专业引导帮他们重铸自信,为成长注入强心剂。同时也让我反思在日后工作中,应适当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类活动,如开展“知心护航,青春无忧”活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普及知识,开展“树洞倾诉”匿名交流,组织心理拓展增强韧性,为学生心灵撑起保护伞,助其在成长风雨中傲然挺立。

参加本次研修,我深受触动,育人之路漫漫修远。学院精心筹备课程,邀请业内权威专家,传授前沿知识与实用技能。我真切感受到学院的实力与潜力。我坚信,学院定能培育更多栋梁,迈向辉煌未来。我将怀揣着对学生的热爱,把研修所学融入每一个日常瞬间,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深耕社区志愿服务。用智慧与汗水,为学生点亮前行的灯,助力他们穿越风雨,驶向理想的彼岸。愿我们携手共进,在高校育人的广袤天地里,书写属于我们的壮丽篇章,共创远东教育辉煌明天!

谢谢大家!